“华山”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已有“华山”之名。而关于“华山”名称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据《水经·渭水注》中记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又因古时“花”通“华”,故得名“华山”,即“花山”。而在《白虎通义》中,关于华山的记载为:“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39]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华山”之名起源于山顶的莲花池。[93]
在新石器时期(约1万年至4000年前),曾有原始先民于华山地区生息繁衍,通过陶器和石器度过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在此期间,轩辘黄帝登览华山与诸神相会、尧多次巡狩华山与华封人论多福多寿多男子、舜每年八月巡狩西岳华山。[84]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0年)武王十二年,周天子姬发纵马华山之阳,十五年辛巳巡狩方岳;周成王十二年丁酉,成王巡狩朝诸侯于方岳;周桓王十三年,秦伐彭戏氏于华山下。[39] [84]
战国时期,魏于今华阴市西修长涧河西岸长城,存华山朝元洞西北等地遗迹12处(今华阴市城东,自华山北至黄河,有魏修长城,今西岳庙东的东城子东北尚有残迹);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秦国利用洛河河岸地势修建“堑洛”(即秦长城);魏惠王十二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59年~352年),魏国在渭河洛河交汇处修建长城数百里。[84]
秦昭王(公元前306年~251年)时期,皇帝令工匠施钩梯登上华山,并勒铭,这是现存文献中最早一次登华山的记载,但至唐宋以前并没有真正的登山道路;[93] [84]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钦定华山为全国祭祀名山,并有传闻宫女玉姜避秦暴政,遁隐华山石洞,后称其地为“毛女峰”。[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