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纪念塔这一创作任务从1919年开始接受,最后塔特林设计了这个模型。它不用传统的建筑形式,而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如果这座纪念塔建成,将比1931年的纽约帝国大厦(120层,高318米,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着世界建筑物最高纪录)还要高出一倍,其中心体是由三个部分来合成的。三部分晶亮的玻璃体好像比萨斜塔那样,倾悬于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玻璃立方体每年环绕轴座周转一次,里面的空间,划分出教堂和会议室。玻璃核心则一个月周转一次,内部是各种活动的场所。最高的玻璃圆柱体一天调转一次,即是说,在这件巨大的雕塑上,或者说建筑物上,它的内部结构会有一年转一周、一月转一周和一天转一周的特殊空间构成。这些空间构成作为消息的中心,可以不断地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扩音器等无线电通讯手段向外界发布新闻、公告和宣言。
据塔特林说,第三国际纪念塔将“把纯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和实用融为一体。”这也是他倡导的“各种物质材料的文化”的构成主义理论的一个实验。由于他的艺术创作与观念不适应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艺术标准,这个模型未能付诸实现。塔特林作为俄国早期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尽管他未能最终实现其壮志雄心,却一直被西方艺术世界所推崇。 共6张 摄影
此件模型系由木材、铁、玻璃制成。现被收藏在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内。
毕加索于本世纪创立的立体主义,在雕塑上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他本人也未能在法国有开拓性成果。奇怪的是,他的立体主义在俄国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不过俄国没有步毕加索的后尘。真正获得成功的是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被转化成一些具有三度的抽象构成。在俄国被称作构成主义。这一艺术风格的奠基人是俄国画家、雕塑家兼建筑家符拉基米尔·塔特林。
符拉基米尔·叶甫格拉波维奇·塔特林(1885.12~1956.5,一说卒于1953年)于1910年毕业于莫斯科美术学院。1913年去巴黎和柏林。在巴黎,他见到毕加索在铁板、木片和纸板上制作浮雕,这给他以很深的印象。回到莫斯科后,即创作了几件他自称为“彩绘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在彼得格勒的未来派画展上展出,立即被莫斯科一批先锋派画家奉为领袖。
塔特林对待抽象构成的观点几乎与马列维奇不谋而合。他的第一批抽象浮雕早已失传,仅留下几幅复制的插图。从这些复制品上可以看出,他在1913~1916年间对于迷人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兴趣。总之,塔特林是一位在工程与建筑技术上探索构成主义的艺术家。
塔特林原来着眼于俄罗斯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当他见到毕加索等立体派艺术家利用白铁皮制作吉他时,开始喜欢起“反雕塑艺术”的作品。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担任了莫斯科苏维埃政府主管艺术工作的委员,后转入艺术文化研究所和艺术文化博物馆工作。1920年,塔特林受苏维埃政府的委托,设计了这一座《第三国际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