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于1922年由英国ICI公司首次合成。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发现乙烯在高压下可聚合生成聚乙烯。此法于1939年工业化,通称为高压法。1953年联邦德国K.齐格勒发现以TiCl4-Al(C2H5)3为催化剂,乙烯在较低压力下也可聚合。此法由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于1955年投入工业化生产,通称为低压法聚乙烯。50年代初期,Phillips石油公司和Mobil石油公司分别用氧化铬和氧化钼催化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较低压力下制得高密度聚乙烯,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60年代,加拿大杜邦公司开始以乙烯和a-烯烃用溶液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1977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先后采用低压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称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以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气相法最为重要。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性能与低密度聚乙烯相似,而又兼有高密度聚乙烯的若干特性,加之生产中能量消耗低,因此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最令人注目的新合成树脂之一。[4]

低压法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德国齐格勒发明的TiCl4-Al(C2H5)3为聚烯烃的第一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每克钛约得数千克聚乙烯。1963年比利时索尔维公司首创以镁化合物为载体的第二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达每克钛得数万至数十万克聚乙烯。采用第二代催化剂还可省去脱除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以后又发展了气相法高效催化剂。1975年,意大利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研制成可省去造粒而直接生产球状聚乙烯的催化剂,被称作第三代催化剂,是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的又一变革。

聚乙烯依聚合方法、分子量高低、链结构之不同,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5]

性质:无味、无臭、无毒、表面无光泽、乳白色蜡状颗粒,密度约0.920 g/cm3,熔点108℃~126℃。不溶于水,微溶于烃类等。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电绝缘性高。[1]

刚刚查询:聚乙烯 论文选 打出手 顾绍柏 发生了 红毛城 葛从周 2012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 建筑物裂缝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来福线 刘述富 北狮 卷草纹 青州市 近似值 基围虾 饮水机 启示录 慈善事业 极小值 生活水准 娃娃亲 天然理心流 白质 水土不服 郸城县 葡萄干 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 骨骼肌 汲滩镇 法兰绒 真菰发酵滋补饮料 大约克猪 李家河 一筹莫展 张镃 对象性 加盟费 华鳈 特异功能 曹正业 划时代 世界五大著名沉船 丰台东铁营限价房 交换法 光谱线 皮埃尔费朗 鱼峰区 母亲十字勋章 弱碱性 除湿健脾汤 发酵剂 吸尘器 象山影视城 何汝玉 三明市 武装采矿车 唐鎏金银茶具 烤盘瑞士屋顶蛋糕 罗瑞卿 最大化 通膈汤 议事堂 政法学院 三对三 清洁灌肠 高岭土 胡瑞澜 剧作家 吕宋岛 典型化 青城画派 纪念章 丝织品 荧光粉 田家宏 被击中的旗手 长期护理险 乒乓外交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16秒 内存2.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