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膀胱的恶性肿瘤广义上均可称为膀胱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6位,男性是女性患者的3~4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50岁以上,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膀胱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暴露(如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及染料)等因素有关。
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癌、膀胱腺癌、膀胱肉瘤等,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膀胱癌所有病理类型发病率的90%以上。
根据治疗模式及疾病预后的不同,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膀胱癌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吸烟与职业暴露(如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及染料)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
早期,多数患者会有小便带血症状并且不伴疼痛(无痛性肉眼血尿),部分患者会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血块堵塞尿道还会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的症状。
膀胱癌治疗方法很多,对于早期非转移性膀胱癌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则以化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方案为主。
膀胱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既有内在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环境因素,其发生发展受多因素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膀胱癌与其他多种癌症一样,是由于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于正常细胞,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在复制及转录过程中没能及时修复受损的DNA,影响细胞周期,使癌细胞无限制的复制增殖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