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原指古代宫室竣工时举行的祭礼,"典礼"表示隆重的仪式程序,二者组合后逐渐演变为建筑工程竣工仪式的专用术语。现代汉语中特指建筑物完工时举办的正式庆祝活动,包含剪彩、致辞、参观等环节。其核心要素包括:
必须与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直接关联[2]
仪式规模与建筑重要性成正比[3]
通常由项目主导方或权威人士主持[2]
该词汇适用于三类典型语境:
历史建筑:如"皇帝为大礼拜堂举行落成典礼"(资料1)、"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典礼"(资料9)
公共设施:如"耗时三年兴建的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资料4)、"市图书馆落成仪式"(资料8)
特殊主题建筑:如"黑手党博物馆在科莱奥内举行落成典礼"(资料9)、"有毒废物研究中心落成典礼"(资料8)
英语中"topping out ceremony"特指建筑物封顶仪式,与中文"落成典礼"存在细微差异:
西方侧重结构封顶阶段的庆祝[1]
中文强调整体竣工后的正式启用德语"Weih"一词则更偏向宗教性质的祝圣仪式
与"落成典礼"构成语义关联的词汇包括:
落成:单指建筑工程完工状态,如"大桥落成""新厦落成"[2]
竣工:强调工程完成的最终状态,常与"典礼"组合使用[2]
启用仪式:侧重建筑工程竣工时的庆祝仪式[3]
该词汇在成语接龙系统中被归类为"落"字开头、"礼"字结尾的四字成语,简拼为lcdl。其释义稳定程度在近三十年词典编撰中保持高度一致,未出现语义偏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