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胫侧副韧带为一强韧的三角形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跟、舟三骨。由于附着部不同,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胫舟韧带和位于其内侧的距胫前韧带。三角韧带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的外侧,由从前往后排列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连结于外踝与距、跟骨之间。距腓后韧带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当足过度跖屈内翻时,易损伤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
踝关节属滑车关节,可沿通过横贯距骨体的冠状轴做背屈及跖屈运动。足尖向上,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小于90°叫背屈,反之,足尖向下,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大于直角叫做跖屈。在跖屈时,足可做一定范围的侧方运动。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2][3][7]
共5张 踝关节
1.单纯滑膜结核 除总的治疗原则外,可自关节前方胫前肌和𧿹长伸肌腱之间做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用石膏托固定踝90°位。[4]
滑膜切除术也是常用的方法,切口可在踝关节外侧,围绕外踝做弧形切口,以便同时切除关节前方和后方的滑膜组织,并能对整个踝关节的软骨面及其边缘骨板进行探查,防止遗漏小的隐匿病灶。术后用小腿石膏托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2.单纯骨结核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用合适的手术切口,显露病灶并清除,注意勿进入病变尚未侵犯的关节内,病灶清除后,如骨洞过大,可取自体髂骨植入。
3.早期全关节结核 及时做病灶清除,保留关节的功能,显露关节后,先切除水肿肥厚的滑膜,再刮除所有隐匿的骨病灶。应彻底刮除软骨关节面边缘的肉芽和被破坏的软骨面。术后处理同滑膜切除术。
4.晚期全关节结核 多需做病灶清除,对15岁以上的病人同时做踝关节融合,将踝关节融合于90°~95°位。[4][5][6]
1.腓骨固定法
采用腓骨下端直切口,远端向前转弯。于外踝上6~8cm、处截断腓骨,将远段骨的前面胫腓之间切开,保留其外侧及后侧软组织,并将此段骨向后翻开,将其内侧面凿成粗糙面,待病灶清除和残留软骨面切除后,将胫骨下端和距骨体外侧凿成粗糙面。将后翻的腓骨复位,用3枚螺丝钉固定于胫骨下端和距骨体外侧。固定时注意距骨应在内外翻中立位,术后用小腿石膏托固定,拆线后改用行走小腿石膏靴固定3个月。 踝关节
2.胫骨片滑动植骨法
经踝前方途径显露出踝关节,将足尽量跖屈,显出整个胫骨下端和距骨体的关节面。病灶清除后,切除残余软骨面,在胫骨下端凿一长5~6cm、宽2.5cm的骨皮质。在距骨背面相应位置凿出宽2.5cm、深1.5cm的骨槽。将胫骨片下滑置入距骨的骨槽内,并使胫骨下端与距骨体紧密对合,胫骨片用2枚螺丝钉内固定。术后处理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