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意义上的高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人为界定的纬度位置。它是刻画太阳辐射分布的重要参考术语。由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环流,网带等现象,是其进行窠定的重要内容,由此形成的各种气候变化和现象等,是其反应的重要任务。为了粗略了解地球的表面位置,人们常常需要利用高纬度表达对地理现象认识。 高纬度
人们一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按照纬度范围进行三等份。纬度数由赤道到南北纬度30度的范围称为低纬度,在30度到60度的范围称为中纬度。高纬度就是指从南北纬度60度开始到南北两极点90度的范围。高纬度的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表现是气候方面特别寒冷,由于引发的各种地貌现象如南极冰川,特殊生物等。另外,极昼极夜现象等。
高纬度地区由于终年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气候寒冷,形成地球表面的主要寒冷地带。其气候主要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叫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纬度大约为北纬50°以北至55°或65°左右地区。
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蒸发又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森林资源丰富,常林业发达。
北冰洋与环绕极地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大陆边缘地区和南极洲大陆与其环陆洋面地区的气候。其主要特点是终年低温,树木不能生长。北半球,可以把树木生长的北限,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 高纬度
北极大部为大陆环绕永冻水域。冬半年极夜期间,由于终日下垫面的长波辐射,导致强烈冷却。夏半年极昼期间,虽从太阳辐射获得热量,但主要消耗于融化冰雪,故夏温仍低。只有在大陆边缘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可达 0°C以上,但仍在10°C以下,这些地区可生长苔藓一类的低等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T型);北极的其余部分,气温终年在0°C以下,称作冻原气候或永冻气候(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F型)。在极夜期间,1~3月的气温几乎相等,在年变化曲线上呈现平底形的谷值。整个地区的全年气温在-40°C(冬季)到0°C(夏季)之间变化,其中以靠近大西洋的欧洲北极地区为最暖和(例如,挪威的格林港3月为-19°C,7月为5°C,年降水量320毫米),其他极地区域1月平均气温都低于-30°C。北极地区降水虽少,但因云量多,蒸发弱,陆地上容易形成沼泽。 高纬度
高纬度
南极 南极洲高原常年被深厚的冰雪所覆盖,是全球最冷的大陆(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F型)。极地高压笼罩整个大陆,年辐射差额除有限地区外均为负值,形成酷寒低湿的气候特点。在沿海和南极圈附近,年平均气温约为-10°C,内陆地区低达-50~-60°C。在东方站,曾观测到-88.3°C(1960年8月24日)的极端最低气温。 共6张 高纬度地区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