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表明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高质量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包括人类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食物、医药、木材、生态能源及原材料等物质产品,还包括调节气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防风固沙等生态调节服务,以及文化服务,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也是经济财富。
GEP是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开展GEP核算可以提升人们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认识,助力生态产品交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
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构成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针对经济子系统,国际上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为主要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围绕社会子系统,联合国建立了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状况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然而,对于自然子系统,尚缺乏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支撑和福祉的核算指标。[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强调“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寻求超越GDP的核算指标,以体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自2001年联合国启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简称MA)以来,联合国环境署相继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学(TEEB)研究;[3] 组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4] 2012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CF,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Central Framework)”,期望世界各国将来如同采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样执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5] 201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进一步发布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试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EEA,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Experimental Ecosystem Accounting);[6] 联合国统计署发布的SEEA系列文件得到包括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中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参阅与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方法是主要研究内容,但一直都没有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作为一个独立的核算指标明确地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