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未经深思熟虑便采取行动,通常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行为状态。该解释经权威书籍校验,截至2025年仍为通用释义[6] 。
动作完成性:强调行为结果的不可逆性,如"一气之下撕毁合同"[5]
情绪驱动性:行为动因是突发的强烈情绪,如例句"他一气之下便悬梁自尽了"[2]
非计划性:区别于蓄意行为,突出临时起意特征
近义表达:怒发冲冠、勃然大怒
关联成语:一气呵成(含相同词素,但语义不同)[4]
组合应用:常与"走了""离开""辞职"等动词连用,构成"一气之下+行为"句式[5]
虽无严格反义词,但语言学界提出:
心平气和(描述情绪平稳状态)
冷静之下(指由于一时生气而做出不该做的事的反面状态,强调理性决策过程)[5]
不适用于描述长期性、持续性的情绪状态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一气呵成"等形近成语混淆[4]
在正式书面语中建议配合具体行为描述,如"一气之下辞去职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