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上海美术馆创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原南京西路上的“康乐酒家”改建为“上海美术展览馆”。
1952年起,用为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址。
1959年,上海博物馆他迁。
1986年,在“上海美术展览馆”原址上新建上海美术馆。
1997年,上海图书馆撤出。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由两百米外东迁而来,落户于南京西路325号。[2]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开工。
2010年2月8日,中国馆竣工。
2010年6月22日,中国馆正式通电;同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5]
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术馆迁至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浦东园区的中国馆,中华艺术宫由原中国馆改建而成并于当日开馆。[2] [6] [7]
2024年11月10日,中华艺术宫直播间正式启用。[27]
历史沿革
中华艺术宫总建筑面积达到16.68万平方米,拥有展示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分为6个展示层面、35个展厅,分别为60米层、49米层、41米层、33米层、5米层和0米层。配备恒温恒湿设备的独立专业展厅26个,其中60米层、49米层、41米层3个展示层面作为长期陈列展览场地,33米层配备了经国际认定的、达到中国国内外最高艺术品展示微环境标准的专业型展柜,作为吸纳国内外高端艺术精品的交流陈列场地之用;0米层北区展示空间,主要承担国内外大型策划类艺术品展示项目;0米层南区和5米层的展示空间,除了设置常设的“名家艺术陈列馆”外,其余可以作为流动型项目展出场地。原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永驻中华艺术宫49米层,继续为观众带来传世名画与现代科技的超时空碰撞。在0米层开辟“名家艺术陈列专馆”,设置吴冠中、林风眠、谢稚柳等7位艺术大家的专题馆。[5]
2013年5月,中华艺术宫参照国际级艺术博物馆的功能设置,以构建“艺术服务综合体”为理念,在国内艺术博物馆中设立首个专题剧场并对外开放。艺术剧场共有观众席位270个,配备专业的数字电影播放设备和音响系统以及小型舞台系统,可以满足与艺术相关的影片播放和小型艺术表演活动的要求。开馆以来,开展了艺术电影放映、艺术影展、高端讲座、公益演出等公共教育服务,成为市民艺术休闲的专门场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