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名曰“锦瑞河”。河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减缓汉江流速,使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传扬于千里汉江。
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驻军防匪。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命名曰“仙镇公署”,形成统一镇区。后命名为“仙桃市镇”,一直沿袭。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市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市名。[108]
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
夏、商时,为荆州域。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封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春秋时为郧国、州国地,东周桓王十一年(前701年),郧、州、隋、绞、廖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秦,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东境为竟陵、云杜两县。沔阳西北为江夏郡云杜县地、东南为南郡州陵县地;汉高祖诈游云梦擒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