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 of Science官网的Master Journal List可以看到, 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了自然科学领域的9461本期刊。 当中, 最顶级的期刊当属自然指数的来源期刊共145本。[10] [11]
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
同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建立硕士、博士学位制之后,各院校相继大量招录研究生。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学位制,课程,答辩,录取系统基本建立成熟。仅仅数十年的时间,中国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已经为中国,也为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中国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许多已经担任重要学术领导。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在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并担任学术管理。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从体制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系统,但是从学术理念,教育本质,学位定义等方面还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授予博士学位约0.7万人。
截至1999年8月30日,我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万余人。
博士生招生数从1982年的302人发展到2007年的58002人,年均增幅23.41%,大于硕士生招生数的增幅。
从1996年到2006年,11年间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总体规模上发展迅速,全国授予博士学位人数从5578人增加到35628人,为原来的6.39倍,年均增长率为20.4%。
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截至2007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达24万人,2008年培养博士人数将继续上升,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2008年4月,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历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
截至2009年8月31日,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33万余人。
2012年,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世界各主要国家每100万人中博士比例的差距较大。其中英国最高为348人,日本为125人,中国最少仅为38人。另外,各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数量相对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博士比例仍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
2021年,中国博士培养单位再度扩容,在增加了34所高校后,高校培养单位达到398所,2021年在学博士生达到50.95万人。
2022年,博士招生人数达13.9万人,在校生人数则达到55.61万人,较2018年增长16.6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