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瑞典东南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卡尔马海峡,地理坐标为北纬56°40'、东经16°22',处于连接北欧与中欧航运路线的核心位置。与厄兰岛隔海相望,设有渡船航线连接该岛[4] 。作为卡尔马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战略区位被称作"通向瑞典的门户"[5] 。
14世纪起发展成为波罗的海贸易枢纽,1397年在此签署的《卡尔马条约》确立北欧三国共主联盟[4] [5] 。17世纪成为瑞典海军重要基地,现存卡尔马城堡为北欧保存最完好的文艺复兴时期军事堡垒[5] 。1982年人口普查显示居民达5.3万人[4] ,后因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规模有所变化[5] 。
玻璃制造业自19世纪发展至今,拥有世界级玻璃生产企业,产品涵盖建筑玻璃和工艺玻璃制品[4] 。造船业占据重要地位,港口年船舶修造能力达20万吨级[3] 。制造业体系还包括:
食品加工:依托周边农林业资源发展乳制品和肉类加工[1][2][5]
机械制造:生产港口设备和工业机械[4]
电子产业:21世纪新增的半导体元件生产线[5]
海运系统:
卡尔马港拥有8个专业码头,最大可停泊吃水9米的货轮[3]
开通至上海、深圳等12个中国港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3]
港口年吞吐量超400万吨,主要出口玻璃制品和机械设备
陆路运输:
中央火车站每日发车频次达32班次,连接斯德哥尔摩和马尔默
101路公交线路实现火车站与港区的无缝衔接
航空设施:
卡尔马机场跑道长度2200米,可起降波音737级别客机
402路公交车每30分钟一班往返机场与市中心
设有卡尔马大学,开设船舶工程和材料科学专业,与当地玻璃制造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5] 。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维京时期商船遗骸和中世纪贸易文书[4] 。2015年成立北欧首个港口自动化研究所[3] 。
2015年7月,中国驻瑞典大使访问期间,双方就经贸、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1] [2] 。2022年与青岛港缔结为友好港口,开展港口管理人才交流项目[3] 。每年举办国际玻璃艺术双年展,吸引超过50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