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年2月22日,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名为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母亲名为约翰娜·叔本华。1793年,普鲁士军队占领格但斯克,一家人举家迁往汉堡。 青少年时代的叔本华
1797年7月,随父亲游历法国,寄居于父母友人古列佛埃尔家中,接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法文基础。1799年8月,因法国形势动荡归乡,被其父安排进入伦格博士创办的一所培养未来商人的私立学校学习。
1800年7月,叔本华一家去汉诺威、卡尔斯巴德、布拉格和德累斯顿旅行;10月结束旅行,回到了汉堡。
1803年5月,其父迫使他放弃接受正规教育以及成为学者的愿望,叔本华同意继续接受商人的训练。一家人开始了历时两年的欧洲之旅,足迹遍历比、法、瑞士、英等国,旅行期间曾滞留英国教会学校三个月学习英语。1804年8月25日,欧洲之旅结束,回到但泽,接受基督教的坚信礼,开始与父亲的商人朋友学习经商。
1805年4月20日,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普遍认为是自杀。1806年9月,母亲带着妹妹离开汉堡前往魏玛,与歌德相识;叔本华作为商人学徒继续留在汉堡。
1807年5月,经母亲同意,放弃商业生涯;7月赴科塔高级中学读书,延聘费尔士指导一般功课,并聘请私人教师补习希腊文、拉丁文,兼习德语,研究文学;12月,因写诗嘲笑某教授,被迫离开科塔,回到魏玛。此后,专心埋首书本,研究希腊拉丁数学、历史等,历时两年。
1809年2月22日,成年,接管父亲遗产;9月进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第一年学习医学、历史、物理、植物学,第二年转入哲学院专研柏拉图、康德及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并旁听天文学、生理学、法学等。1811年9月转至柏林大学,除哲学外,还研究自然科学。
1813年10月,完成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1月,回魏玛与歌德订交,与歌德探讨色彩理论。
1814年,与母亲决裂,离开魏玛赴德累斯顿,结识浪漫诗人梯克;同年开始研究印度经典《奥义书》,投入《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写作工作。
1815年,撰述《论视觉和颜色》。1816年5月,《论视觉和颜色》出版。1818年3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初稿完成;9月赴意大利旅行,搜集哲学资料;12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交付印刷,次年1月出版。 路德维希·西吉斯蒙德·鲁尔《叔本华肖像》(18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