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主体民族,亦称帕尔斯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今人口58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6%。,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波斯人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000年时,古波斯人游牧部落自中亚进入今伊朗地区,排挤了当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来。古伊朗人包括许多民族,有梅德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萨西亚人和西徐亚人等。公元前6~5世纪时,梅德人建立了厄克巴坦城邦,公元前8世纪,波斯人占领了今法尔斯地区后从这个地名获得了本族的名称,并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现代波斯人都是定居民,其中一半为农民,他们多从事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经济作物为烟草、甜菜、芝麻等。现已有部分农民转向石油和建筑业。工艺手工业历史悠久,地毯、陶瓷、建筑等闻名于世。波斯人在归信伊斯兰教前,多信仰拜火教。 波斯人
642年阿拉伯帝国灭波斯萨珊王朝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11世纪,伊斯兰教在波斯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6世纪初前逊尼派居优势地位,1502年波斯人建立萨法维帝国,立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采取一切行政措施推行什叶派,排斥逊尼派。现代波斯人中98%信仰什叶派。伊朗宪法规定,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规定立法会议颁布的一切法律必须符合伊斯兰教教义。伊斯兰法还规定有关穆斯林的婚丧礼俗、财产继承、子女抚养、宗教课程、教派争端等事宜都一律由教法裁决。政府不承认国内存在穆斯林少数派,但却承认有非穆斯林民族。什叶派宗教教职人员分有公职和无公职两类,一般著名毛拉都具有半官方地位。伊朗穆斯林的初级教育,一般在大清真寺内进行,主要学习《古兰经》和波斯文经训常识,经学院属中等宗教学校,此外还有高级宗教学院,由著名毛拉任教,系统讲授伊斯兰教义学、哲学和法学。大毛拉和阿亚图拉均出自库姆神学院。波斯人信教虔诚,极重视一年一度的朝觐、斋戒和哀悼日(阿舒拉日)的宗教仪式,妇女外出必须饰面纱,日常生活亦受教法的严格制约。 波斯人的传统服装
波斯人相信是雅利安人的后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约2000年由中亚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多个族群,如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语及伊朗语支始出现,他们与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兰人。公元前九世纪出现了对波斯人的一些记载,在亚述人的文献里,他们被称为“帕尔苏”(Parsu),居住在乌鲁米耶湖的东南岸。 波斯人传统民族服装
公元前六世纪,古波斯人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者,他们统合伊朗高原各民族,建立了波斯帝国。多个世纪以来,波斯帝国受到多个王朝的统治,一些王朝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萨珊王朝、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白益王朝、萨曼王朝及萨法维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王朝、帖木儿王朝、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阿夫沙尔王朝、赞德王朝及恺加王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