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本义指患者原先治愈的疾病再次发作,如清代《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提及'旧病复发'时关联的病理现象。引申义强调习惯行为的反复性,清代《红楼梦》描写薛蟠外出经商时,宝钗担忧其'旧病复发'即暗指纨绔习气的重现[1] 。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记载:"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此为该成语在战争叙事中的典型运用。清代《红楼梦》薛蟠'到了外头,旧病复发,难拘束他了'的描写,则展现其在家族伦理语境中的语义延伸[1] 。
作为主谓式结构成语,其核心语义通过'旧病'(主语)与'复发'(谓语)的动宾关系呈现。在语用层面常作谓语,例句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1章:"没想到他旧病复发,居然在省城和这个‘南洋女人’成亲"[1] 。
包含'复/发'结构的成语有'旧病复发''故态复萌'等,形成语义相近的词汇网络。近义词"旧念复萌"(拼音:jiù niàn fù méng)特指旧有念头再次萌发,与"旧病复发"构成行为与思想的互补表达体系[1] 。
英文译介存在两种范式:"relapse"侧重病理学层面的病症反复,而"return to one's vomit"源自《圣经》谚语,强调对恶习的沉溺回归。日语惯用表达「癖が再発する」(くせがさいはつする)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本体隐喻特征[1] 。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学习习惯的倒退现象[1] 。社会评论中则多用于批评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复发态势,如《人民日报》2021年反腐专题报道标题'斩断"旧病复发"的利益链条'。语言学研究显示,该成语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书面语高37%,呈现显著的口语化传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