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1913年),改简州为简阳县。今人柯昌泗《今县释名》说:“隋置简州,以赖简池为名,州治阳安县。民国二年(1913年)兼取故州县为名。”可见,简阳县是以旧(故)简州之“简”,旧(故)阳安县之“阳”,合为县名的。[28]
简阳疆域,据《禹贡》记载,建置前属梁州之域。
秦时,属蜀郡。
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初置牛鞞县,隶犍为郡。治所在今简城绛溪河北岸古牛鞞镇。
东晋永和年间,改属益州蜀郡管辖。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武康郡,隶东益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所辖县归益州。仁寿三年(603年),置简州,隶益州总管府,辖阳安、平泉、资阳三县,州治阳安。大业二年(606年),撤简州,所辖阳安、平泉二县还属蜀郡,资阳县复隶资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益州复置简州。太宗时,简州隶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简州为阳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剑南道东、西川,阳安郡属剑南道西川。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简州,从属所辖不变。
宋代,置简州阳安郡,为军事州,隶成都府路。
元代,仍置简州,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倚郭阳安县入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成都府属灵泉县(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来隶。
明朝初,简州仍置,属成都府。洪武六年(1373年),降简州为简县。正德八年(1513年),复升为州,领县一:资阳。同时移州治于绛溪南岸,即今简城街道。明代中期,简州还一度领有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