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剂概念最早源于1862年Lynde提出的用气体的饱和溶液制备加压的包装。直至1926年,挪威化学工程师埃里克·罗塞姆(Erik Rotheim)用液化气体制备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气雾剂的原形。 气雾剂
1943年Goodhue用二氯二氟甲烷(商品名F12)作为抛射剂制备了便于携带的杀虫用气雾剂,这应该是气雾剂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进展。1947年杀虫用气雾剂上市,当时需要很厚很重的耐压容器。随着低压抛射剂和低压容器的开发成功,气雾剂成本降低,并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气雾剂用于皮肤病、创伤、烧伤和局部感染等,1955年被用于呼吸道给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活跃,产品越来越多,包括局部治疗药、抗生素药、抗病草药等。此外,近年来新技术在气雾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首先是给药系统本身的完善,如新的吸入给药装置等,使气雾剂的应用越来越方便,病人更易接受。其次是新的制剂技术,如脂质体、前体药物、高分子载体等的应用,使药物在肺部的停留时间延长,起到缓释的作用。
与气雾剂类似的剂型有喷雾剂、粉雾剂,本章主要介绍气雾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气雾剂6种,《美国药典》27版收载20个品种的气雾剂和6种抛射剂。
气雾剂类具有以下优点:
(1)药物可以直接到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具有十分明显的速效作用与定位作用,尤其在
呼吸道给药方面具有其他剂型不能替代的优势。 气雾剂
(2)药物封装于密闭的容器中,可保持清洁和无菌状态,减少了药物受污染的机会,而且停后残余的药物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容器不透明,避光,不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直接接触,故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使用方便,一揿(吸)即可,老少皆宜,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用药顺应性,尤其适用于OTC药物。
(4)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5)药用气雾剂等装有定量阀门,故给药剂量准确。
气雾剂与其他大多数剂型不同的是:这类制剂的包装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的生产设备,故产品成本较高。此外,作为气雾剂重要组成部分的抛射剂(主要是氟氯烷烃类)可破坏臭氧层,具有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在动物或人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都可以致敏心脏,造成心律失常。由140多个国家签定的《蒙特利尔条约》要求在2005年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非氟氯烷烃类抛射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气雾剂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溶液型气雾剂: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在抛射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固体或液体微粒状态达到作用部位。 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