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衔为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加衔之一。唐中叶以后不再使用。宋初沿袭唐制,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同年又以心腹赵普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

由于中书事务繁剧,北宋初期更面临着平定内乱、统一全国、抵御外族入侵等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处理。赵普以独相主持中书工作,分身乏术,当然难以应付头绪纷繁的军政事务。于是,太祖就试图为赵普设置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协助宰相赵普的工作,地位较低,不具有与宰相分庭抗礼的任何迹象,在赵普独相期间,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乾德二年(964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为副相。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职权、礼遇大致等于宰相。宰相出缺时,代行宰相职务,至此至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 甚至在很多特殊时期,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随着宰相名称和宰辅机构的反复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有数次变化。神宗改制后,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代其任。建炎三年(1129年)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宋亡。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1] 。

与两宋宰相名称相比,参知政事的改称只有一次。即从元丰五年(1082年)至建炎三年(1129年)之间的改称,共47年。在两宋将近320年的历史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与参知政事一样,他们仍然被简称为“执政”。

相关查询: 参知政事
最新查询:郭沫若 乌拉特中旗 Gorlin-Goltz 全文如下 吴荣祖 抗压强度 冯士刚 支农惠农政策 江门市 上虞春晖立交桥 啮蚀隐藻 中国同盟会 导语 加勒比海避难所 D3115г 知名人士 低速层 丰润黑姜土 拨疙瘩 甘孜州 太阳岛 时间序列预测法 单柱菟丝子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多弧离子镀 整节课 成功岭 PunchMusic 蛋白粉 NARRATOR 碗砣 佛教三毒 琐罗亚斯德教 放焰口 团结湖 溴化锂 艾尔·古拉尔 延庆火勺 阿洛伊斯·希特勒 戊子 外阿莱山脉 丝瓜炒小虾 单口相声 金碧海岸 立法院 法国议会 梯云塔 集疏运 杨立新 Germaine 大藏经 通古斯巴西城址 测地线 多晶硅 公元805年 番茄猪肝玉米汤 加拉白垒峰 戴欧妮 给排水 越南人 沉积物 张子嫣 工作团 采矿业 ������С�� 五月的鲜花 闻名全国 才来到 枸杞炖鸽蛋 编年体 春日淇上作 防爆火灾报警警铃 木地板 最大化 黑木耳烩南瓜 某种意义 史诺比 米兰达·克尔化妆 参知政事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27秒 内存2.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