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在总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基础上,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全书由两篇序言和六章正文组成。第一章从分析国家起源入手,阐明了国家的本质。列宁着重分析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第三章根据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阐明了马克思关于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机器来代替被打碎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第四章根据恩格斯在1872年到1894年期间对巴黎公社经验的补充说明,进一步从更广泛的范围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考茨基等人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观点。第五章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三个时期的某些经济和政治特征;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必要性、正在消亡和最后消亡的必然性;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六章列宁揭露和批判了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和背叛,分析了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应汲取的沉痛教训。从理论上进一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的界限。[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垄断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此起彼伏、蓬勃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在当时的俄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反对沙皇统治的斗争更为突出。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引起的革命形势,举行罢工和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取得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是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机会主义面目还没有被人识破,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利用布尔什维克在街头领导群众直接斗争的机会,趁机在苏维埃中组成了多数,向临时政府妥协,并同它相互勾结,镇压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7月,这种勾结更加明显。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发动罢工,把资本家赶出工厂,夺取了企业管理权;农民进行暴动,烧毁了地主庄园,驱逐地主,夺取土地。这一切表明,俄国政治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武装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苏维埃,是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最迫切任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