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1856年12月11日(俄历11月28日)生于坦波夫省利佩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他父亲是世袭贵族、退职上尉瓦连廷·彼得罗维奇·普列汉诺夫,母亲马丽亚·费多罗夫娜是维·格·别林斯基的侄孙女。普列汉诺夫,童年时代在素有教养的父母的教育下,学完了中学一年级的课程。于1868年进入了沃罗涅日军事学校二年级。在该校毕业后于1873年进入彼得堡的康斯坦丁诺夫炮兵学校。1874年9月转入彼得堡矿业学院。
在矿院学习期间,他结识了著名的革命家、经济学说史专家伊万·费多罗维奇·费先柯以及在当时先进青年学生中闻名的民粹派工人代表米特罗范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普列汉诺夫从1875年起就参加了民粹派的革命活动。1876年12月6日,民粹派在彼得堡喀山教堂前组织了一次政治性示威游行,普列汉诺夫在演说中宣告:“土地和自由归农民和工人!”“土地和自由万岁!”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政治示威,普列汉诺夫旋被矿业学院开除。
此后,他逐渐变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1876年创建北方革命民粹派小组,1878年改称土地和自由社。1877年他秘密出国,先到柏林后到巴黎,织识了著名的民粹派思想家彼得·拉甫罗维奇·拉甫罗夫(此人和马克思、恩格斯有书信往来)等人。同年7月又回到彼得堡。7月底他到萨拉托夫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1878年夏天他决心“到民间去”,在顿河地区活动。出任民粹派机关报《土地与自由》的编辑。这时,普列汉诺夫自认为是“彻头彻尾的民粹派”。
七十年代的民粹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相当坚决,但他们的理论却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农民是天生的社会主义者,只要一发动,就会像干柴着火似地起来暴动。然而“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使大部分民粹主义者开始对这种看法产生怀疑。他们转而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这就导致“土地与自由社”在1879年沃罗涅日大会上的分裂。会后,恐怖主义者成立了“民意社”。1881年3月,他们炸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但这并不能改变专制制度的统治,只是招来更残酷的镇压。民粹派运动走上了绝路。另一部分人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主张保留原有的策略,1879年9月另组土地平分社,在工农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工作。普列汉诺夫曾三次被捕。
1880年1月,普列汉诺夫流亡国外,逐渐脱离民粹派,自此开始了长达37年的流亡生活,直至1917年回国。1880年年底,他到了巴黎,结识了茹尔·盖得、卡尔·考茨基、威廉·李卜克内西和爱德华·伯恩施坦等人。1881年底普列汉诺夫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后来写道:“阅读《共产党宣言》是我一生中的新时期,我受到《宣言》的鼓舞,并立即决定将它译成俄文”。1882年当他收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以后,很快把《宣言》印了出来。钻研和翻译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促使普列汉诺夫从民粹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写道:“我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在1884年,而是在1882年。” 19世纪80年代的普列汉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