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沃的定义,土著人被界定为“尚未被入侵和殖民前就生活在其土地上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人口”。[2]
科沃关于土著人的定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将土著人视为在异质文明进入之前就已生活在该土地上的人类群体;其次,这些人类群体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第三,这些群体都处于与其不同的主体文化和政治结构的治理之下。这对联合国处理土著人问题的观念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2]
1982年,联合国土著人工作组在沃克定义的基础上,将土著人界定为“最早居住于此且在历史上曾经被征服或被殖民,但现在独立国家中处于附属地位并至少部分保留着特有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制度的人群”,这一界定不仅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也构成了学术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于土著人概念的基本内容。[2]
国际社会关于土著人的认知,可上溯到1884年召开的“非洲大会”。[2]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订立的《国际联盟盟约》则将“殖民地及领土”上的“土著人口”置于托管制度当中,并将促进其福利和发展作为“文明之神圣任务”。[2]
联合国成立之初,就在1949年注意到关于美洲土著人的研究报告;[2]
1970年,何塞•科沃受联合国委托,对土著人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并在1984年提交了涉及37个国家的5卷研究报告。[2]
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993年定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又称“国际土著人年”,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其宗旨是:为解决土著人面临的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并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公众对土著人权利和文化的了解。
6月18日,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举行“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大会,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土著居民的存在,尊重其历史、文化和传统,并保障他们平等生存的权利。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到2004年10年间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12月21日,第48届联大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际土著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土著人一直在为争取留在祖先的土地上、拥有自然资源和传统生活方式而进行斗争。1923年,加拿大易洛魁6个部落的原住民代表到日内瓦,要求出席国际联盟的会议。在国际联盟将他们拒之门外并不听取他们意见的情况下,加拿大卡尤加人的酋长德斯卡赫代表6个部落的原住民向瑞士公众发表了著名的“土著人故事”的演讲。他的演讲和他日后继续为土著人民争取权利而斗争的事迹,成为鼓舞全世界土著人继续奋斗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