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名婴,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著名的旅行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
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请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并不成功。至公元前126年返国。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与他的副使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产相继传入中国,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被运往西域,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十分形象,通俗易懂,更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苏秦
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写成两部书,一部为《揣》,一部为《摩》,战国策中有所记载。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李肇星(1940年10月-),山东青岛人,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于2007年4月离职。现任中国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于中国外交学会就职。其后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下放到山西、江西等地。1970年复职担当驻肯尼亚大使馆职员7年。其后,1993年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995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96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2001年再任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接替唐家璇任外交部长。继任:杨洁篪。 李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