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虽然久远,但明代以前,宁夏并没有一部以该区域为中心的专门志书。有明一代,所修宁夏志七次。其中两部即为弘治《宁夏新志》和嘉靖《宁夏新志》。
弘治《宁夏新志》共八卷,由胡汝砺初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完稿,不久,弘治《宁夏新志》即付刊行。
而嘉靖《宁夏新志》重修主纂人是宁夏巡抚杨守礼,纂修人管律,宁夏人。重修后的《新志》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刻行,该志收录内容较弘治《宁夏新志》更为丰富。对明代宁夏军政建置、屯田、少数民族状况记述尤详。还收录宁夏历代七十一位作者三百余首诗词及文章,对于研究宁夏历史及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都是重要的资料。
王珣(1440~1508年),字德润,曹县南隅里水涸村(今郑庄乡王老林)人,元朝户部尚书、福建行省左丞王茂五世孙,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3]
宁夏新志
胡汝砺(1465~1510年),明朝官吏,字良弼,号竹岩、竹山,宁夏镇(今银川市)人。祖父胡雄是江苏溧阳县人,因为犯法被流放到银川,胡姓一家便成为宁夏人。胡汝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胡雄、父亲胡琏, 胡汝砺本人、胡汝砺儿子胡侍,四代人都是明朝有名的学者。胡汝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明过人,七岁熟读《孝经》,十三岁能写诗撰文,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来升为郎中。[2]
杨守礼(?~1555年),字秉节,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任湖广签事、叙州通判、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河南参政等职。嘉靖十八年(1539年)秋任宁夏巡抚。到任后,整肃边防,修筑贺兰山赤木口,并有志于恢复北路镇远关、黑山营重防。次年冬,以功升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战功先后加兵部尚书和太子少保。[3] 宁夏新志
管律(生卒年月不详),字芸庄,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家庭富裕,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加之本人刻苦,天资聪颖,是卫学中的佼佼者。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人,并名列乡试“书经魁”。十六年(1521年)登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后退休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教育。嘉靖十七年(1538年),宁夏巡抚吴铠在镇城(今宁夏银川)草创“养正书院”,慕名聘请他为首任教授。由于他博闻有辞,史发司马,文效子美,乡人皆以‘管子’称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