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htlipped;reticent;do not breathe a single word] 闭口不说,像瓶口塞紧了一样。形容说话谨慎或严守秘密[1]
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引《摩诘经》:“防意如城,守口如瓶。”[3] 近义词:绝口不道,反义词:不打自招。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2]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吾辈不能多读书,未宜轻作诗文,如盆盎中水何裨于沧海之大,祇供人覆瓿而已。予将守口如瓶,不作雷鸣之瓦釜矣。”[4]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五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2]
郑振铎《桂公塘》:北虏防御得那么周密,他们的军士们是那么守口如瓶。
【近义词】: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义词】:口无遮拦、口若悬河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1]
北宋时期,年轻有为的富弼经范仲淹的推荐,宋仁宗任命他为河阳判官,因他政绩突出,后来升为宰相,他与王安石主张变法不合,就辞去宰相之职,回到故乡隐居。他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办事公正,主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2]
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我们想知道真相,但他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