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测校的总办为少将级,监督为上校级,提调为中校级。1913年2月改制,学校隶属测局管辖,改总办为校长,与各课课长平行,同为中校级。裁监督、提调,另设监学、职视上尉。调韦汝聪入京为陆军部谘议,李孔昭、郑亮南去职。学校校长由罗翼群自兼,派第一期生彭道宗为监学。是年6月暑假,彭道宗随陈得平去梧州策反龙济光,替二次革命铺平道路,不料竟为龙济光所杀。8月龙济光率兵入粤。11月罗翼群离开广州。
罗翼群离职后,龙济光方面,派云南人赵士清接任校长。同时,北京方面,亦派韦汝聪接任测量局长(测绘局改称测量局)。 林麓久任三角科主任教官,当韦汝聪充学校总办时,与林为“麻雀”朋友,感情甚好。更得地形科主任教官胡希瑗的帮助(因胡希瑗是林麓介绍来的),鼓动第六期学生,居然将赵士清赶走。韦汝聪派林麓接充校长,仍兼三角科主任教官。
1914年年底,第六期生修业期满,是时龙济光统治广东,测量经费有减无增,故仅将陶厚圻,黄香蕃二人送测局任用,其余学生,无形遣散。测量学校亦暂时结束。
统计从1906年秋起至1914年年底止,历时八年有半,养成学生六期,共十二班。480人。
第四期生吴宗民(原名作新),1921年北伐时,曾在许崇智部当测量员。1923年秋,取得广东测量局长兼测量校长的任命状到手。因无经费,没法开办。找周其镳、叶秉中、游培、陈定中、吴师仁五人商量。磋商结果:先行恢复测量学校,行文各县选送中学毕业生。规定各生每学期收学费60元。当时各县正开始建设,缺乏测量人才,因是选送来省应考的学生非常踊跃,经复考后,尚有100多名合格,是为第七期。又因三角不适用于各县建设,绘图亦无须专业,只办地形一科,由陈定中充任主任教官。其他学科,由周其镳、叶秉中、游培、吴师仁分任。监学、助教,亦找失业的同学分担。第六期生黄思基在校教过代数,第一期生杨基当过学长,就在这个时期。
又因北横街校址,连同原日陆军速成校址,由孙大元帅一并拨给林警魂抵债,一时未能取回。几经艰辛,始在文德东路找得工程学校旧址,以备学生上课,测局亦附设在内。
当九期生再次修完普通科学时,局长兼校长吴宗民去职。原因是:第六期生黄思基、黄香蕃二人,于1924年入黄埔军校当教官,参加过两次东征,立了些功劳。颁奖酬庸,黄思基得任上校级的测量局长,黄香蕃任上校级的测量校长。
黄香蕃到差后,将学校大加整顿。由第五期生李秩(原名大材)任监学,叶秉中为地形科主任教官,吴师仁为制图科主任教官。第九期改为官费,但须服务两年,命各生填志愿书,退学与留校,任从抉择。马上招考第十期生,准备地形、制图一起举办。
广东人张发奎和黄琪翔联合起来,赶走了广西人李济深。缪培南的副官长谢毅(原名材勋第三期毕业),调充测量局长兼校长。谢任命湖南人傅翼充监学。测校十一期招生,因此停顿了一个时期,直至1928年8月才入堂。此时谢毅久已去职,仍由黄思基复任局长,黄香蕃复任校长,李秩复任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