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建庙始于汉代,是为纪念古闽越国五位为民捐躯的武将。明《闽都记》载:“汉闽越时,有大鳝在蟠溪为害众民。郢之三子,人称白马三郎来此射鳝除恶,被鳝尾所缠,人马俱殁。随行保驾的十八部将也殉难。”其中五位部将的尸体漂至康山下河边,就地厚葬。乡人集资建庙祭祀五位为民除害的英雄。清工部尚书、国史馆总编廖鸿荃撰写《康山帅庙序》表述:“榕城之东有康山庙焉,中奉五帅,其一柳曦,次何懋森,次王宸、邓芝星、陈万清。相传五人为汉闽越臣。”他们随郢王三子白马王为民除害,壮烈捐躯。文章写道:“乡人素受其福,以严关所限,仿汉原庙之意于里东草创其所。”因地处福州东关,防务的严格限制不宜大兴土木。一向受庙神护佑的乡人,便仿照汉代该庙的原貌略加修复。至今康山庙台面上雕刻着一只巨型水生物的头颅,为传说中鳝鱼精头。康山古庙几经历代修复仍保留至今的文物,反映了古闽越人民与自然界斗争艰难创业的史实。 康山庙
宋代自淳熙二年(1175年)至庆元六年(1200年),发生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集团和反道学派激烈的政治斗争,几起几落。1188年,朱熹被免官出朝。他带着忧郁的心情游历八闽。当时,福州东郊的东禅寺是榕城市郊上游逆匪不靖,常护我军屡昭感应,是以王庆两制军各献匾额,所属有司春秋至祭。”
光绪年间重修康山庙,也是由兵营全力修建。至今庙宇石柱仍有兵营修庙的题刻。
左宗棠两度出任闽浙总督,主办船政。1884年马江战败后,为防法国侵略者卷土重来,清廷特命左宗棠赴闽督办军务。他亲赴康山庙祭祀战神。法国军舰窜入马祖澳,再次来犯。左宗棠亲临闽江口指挥炮战,驱走侵略者后,他又到康山庙题匾谢恩。
镇闽将军兼闽浙总督古尼鲁布,海军耆宿、民国初的福建省长萨镇冰和海军部长陈绍宽,政要陈培琨等都先后到过康山庙题字赠匾祭神。
台海信众谒祖地
康山周边区域旧称易俗里。自古就是著名旅游胜地。五代闽国时,这里寺庙林立。有三昧院、宝月院、东报国院、东林院、浦华严院、多宝院、东岳庙。康山东南侧,宋代时是“东禅寺”,康山是其景点之一,筑有“秉兰堂”。每年三月三,榕城的骚客文人多在此聚会。宋熙宁二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吟诗,描写当时如诗似画的风光:“出城林径起巷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枝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堂前迎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古代康山庙溪流环抱,绿树成阴,百鸟栖息,游客如云。如今虽荒草萋萋,但仍有老树护庙,环境清幽。东郊林立的寺庙多已毁灭,惟康山古庙硕果仅存,尤应珍惜保护。
康山古庙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光绪年间,迄今仍保存宏大的筑构。庙宇殿堂分为前、中、后三进:一进为戏台、看台、廊道;二、三进为殿堂宫苑,中间有天井。共有九座殿宇,十几根高大石柱刻有不少名人题写的楹联。庙墙还残存栩栩如生的人物壁画。台面保存古代巨形凶猛的水生物雕刻。古庙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在福州庙宇中实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