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统的方向性(因果之箭)源于热力学梯度提供的非平衡驱动条件。在宏观粗粒化观测视角下,系统演化的低熵初始状态限制了反向因果推理的可能性,使得因果影响只能朝向熵增的未来方向传播。这种单向性并非微观物理定律的固有属性,而是统计力学对宏观自由度约束的显现结果[1] 。
干预主义因果关系理论为方向性不对称提供了解释框架。通过引入外部干预变量分析发现,系统未来状态对干预的响应概率无法逆向传递至过去,这与熵增方向的概率相关性衰减现象直接相关。低熵初始条件通过切断与过去状态的概率关联,确保因果影响的单向传播特性[1] 。
方向性源于热力学梯度,通过统计力学和干预主义因果关系理论解释方向性不对称。具体表现为:在宏观粗粒化视角下,因果影响只能沿熵增方向(未来)传播,无法逆转向熵减方向(过去),这是由于低熵初始条件屏蔽了与过去的概率相关性。方向性不对称性并非底层物理定律固有属性,而是宏观观测视角下的涌现现象。类似天线的方向性原理,二者均通过限制变量观测维度实现单向特性,但物理机制不同:前者基于热力学梯度,后者依赖电磁波传播特性。这表明方向性作为物理系统中的现象,其分析框架具有方法论层面的统一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