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祥本是苏州香山木工,初为营缮匠,隶属于工部,精于技艺。自明朝正统年间,所有的工程都参与其中,历任营缮所所丞。
正统十二年(1447),升为工部主事。历任太仆寺少卿。
景泰七年(1456),升任工部右侍郎。
成化二年(1466),升任工部左侍郎。
成化五年(1469),本当致仕,但营建有成绩,特命复职。
成化八年(1472),又以内官监督年久,仍旧办事。
成化十一年(1475),升正二品俸,仍于内官监管工。因为考满,升俸一级,食一品俸。
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卒于官,时年八十四岁,赐祭葬如例,追赠他的祖父、父亲为侍郎,荫封两子,一子为锦衣卫千户,一子为国子监生,并将蒯祥的居住处的那条巷子命名为“蒯侍郎胡同”。[1][2][4]
蒯祥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工匠,是一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木匠,曾被推为工匠、督工考成的“木工首”。蒯祥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营造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因而学有所长,30多岁的时候即“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制”,是位造诣很高的能工巧匠。永乐年间,“能主大营缮”,蒯祥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之一,参加了营建南京和北京的伟大工程。
《宪宗实录》记载,蒯祥“以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工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宫殿时,要求新建皇宫从规模气势到精致程度都要超过南京的明皇宫,并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于是蒯祥同大批能工巧匠作为明成祖扈从队伍的成员,从南京来到北京。这种扈从身份,说明他当时已经以技术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了。因为蒯祥技术高超,有“巧匠”的美誉,所以被选拔为重大建筑的设计师,参与了营建北京的伟大工程。永乐年间,由于蒯祥的年龄还不大,资历尚不深,所以就名望而言,比起老工师蔡信、杨青,还是稍逊一筹。可是由于他技艺超群,在营造中充分发挥出建筑技艺和设计才能,很受督工(建筑师)蔡信等人的重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皇宫宫殿、承天门相继落成,蒯祥便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明朝人所绘制的《北京宫城图》中,就有蒯祥站在紫禁城前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