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欧阳修墓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8]
1982 年,新郑县人民政府公布欧阳修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20世纪80年代末,欧阳修墓被重修。[1]
1994年,在政府和有关人士资助下,欧阳修墓修葺一新。[8]
综述
欧阳修墓,建有陵园,坐北面南,冢高约6米,周长约40米。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6]
外照壁
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6]
大门
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6]
内照壁
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6]
庭院
庭院中修有甬道,两旁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庭院中东西侧各建厢房3间。[6]
大殿
大殿(即拜殿)3间,内设暖阁、神牌、神幔、供桌诸物,供展拜祭奠;殿前有祭坛,长10米,宽5米,高1米;院内旧有石碑40余通。[6]
欧阳修墓,墓园有欧阳修及其祖母李氏、夫人薛氏、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三子欧阳菜、四子欧阳辩等人的坟墓。墓前有欧阳祠堂,仅存大殿和东西厢房。墓西南有欧阳寺,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保存完好。这里散存着许多有关欧阳修墓的石碑和墓志等文物。其中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和著名文学家苏辙撰文,邢部侍郎赵君锡书法,王蹯刻石。[7]
欧阳修(1007~1072年)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永丰)人。他担任过天圣进士、累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早年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晚年上疏指陈王安石青苗法之弊。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倡导古文运动。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词流畅自然,文词婉丽,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新唐书》( 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和《欧阳文忠集》等。熙宁五年(1072年)病逝于汝阴私第,享年66岁, 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追封兖国公。[3]
欧阳修墓存留着许多有关欧阳修墓的石碑和墓志等文物,其中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系著名文学家苏辙撰文,邢部侍郎赵君锡书法,王蹯刻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