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通过导引、推拿、按摩,达到恢复生理机能、康复健身的做法,早在成书于秦、汉之间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中国古代名医运用吐纳、五禽戏、八段锦、各种娱乐活动治疗瘫痪、肢残带来的肌肉萎缩等疾病,都有恢复患者身心功能的事例。如果论及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起源与治疗,中国应是开宗始祖,只是因为社会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残疾人这种健身活动没有开展起来。
清末民国时期,残疾人体育与教育有了一些小规模的发展。1874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全名为“启瞽明目书院”;1887年在山东蓬莱县建立了“启学校”,是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这些为数不多的聋哑盲人学校的儿童也开展一些踢毽、打拳等体育娱乐活动,但仍属于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萌芽时期。而真正形成残疾人体育运动,并进一步扩大开展起来,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而致残的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获得康复,重新参与社会生活。于是,残疾人体育运动逐步受到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残疾人与健全人体育比赛的区别
体育比赛是运动员在规则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竞技活动。从这一角度讲,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是一样的。残疾人体育竞赛之所以不同于健全人是由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所谓残疾,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无论哪种残疾,身体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残疾人参加运动和比赛同健全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必须对残疾人的运动功能(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以确定其参加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最合适,对身心的健康有利。众所周知,体育竞赛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不同类型的残疾其功能障碍是不一样的。同一类型的残疾,伤残程度不同,其功能丧失的程度也不同。为保证公平竞争,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必须在医学功能分级的监督定位下,把残疾程度相同或相近的运动员安排在一起比赛。也就是说,残疾类别和程度不同的运动员不能在一起比赛。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运动员比赛比健全人难度大,更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不同。 共15张 残疾人体育
设立项目不同
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项目比健全人的同类项目增加了很多。比如田径项目男子100米,健全人比赛冠军只有一名,而残疾人运动员由于级别不同,产生的冠军就不只一名,而是多名甚至十几名。再如乒乓球比赛,健全人只有站姿,而残疾人运动员除了站姿外,还有坐姿,即坐在轮椅上比赛。仅坐姿比赛就要分成5个级别,然后分别再进行男女单打、双打、团体等项目的比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设了28个大项,有301个小项,而同年残奥会大项虽然只有19个,小项却多达526个。
比赛规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