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地球的近邻-火星一直非常感兴趣。
天文望远镜发明后,人类对火星的了解开始增加,但同时争议也在增加。如有人在火星上发现了“运河”,有人却认为只是心理暗示造成的错觉;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火卫二也曾被人认为是火星人制造的人造卫星。 火星车
鉴于火星是太阳系中表面环境与地球最接近的天体,很多人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火星人”,至少有生物。
这些猜测使人类对火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因此,航天技术发展起来后,(前)苏联和美国都开始发射火星探测器。1962年11月前苏联向火星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此后的30多年,人类共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即有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探测器,也有登陆火星的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给人类带来很多信息,尤其是基本否定了火星上有生物的可能。
但还是有人认为,火星上也许只有局部地区有少量低等生物,固定的探测器无法找到;同时人类也想进一步了解火星更多地区的情况。
火星漫游车应运而生。
2020年,中国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探测任务。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的轨道器工作时间约为一个火星年,相当于地球上的两年。火星车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火星车装有4个太阳能电池板,搭载了13台(套)科学载荷,包括不同分辨率的火星遥感相机、能探测火星浅层结构的浅层雷达等,将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为了规避火星极端天气的影响,中国火星车不仅设置了自主休眠和自主唤醒功能,还将使用独立自主地打造的多项“黑科技”。例如,火星车使用的热控材料是新型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因为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必须针对这一特殊的太空环境采用新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很轻,有非常好的隔热性能。此外,火星车还采用了铝蜂窝夹层、铝基碳化硅、复合纤维材料等多种新材料。中国火星车使用太阳能供电,从光照角度考虑,最理想的工作地点是火星赤道附近。但火星赤道附近地形复杂。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中国火星探测着陆区初步选定在火星北纬5°至39°一带。 中国首辆火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