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6年,德国矿物学家G.阿格里科拉在地质文献中首次使用了“basalt”一词来描述德国萨克森地区的黑色岩石,这一事件标志着玄武岩在地质学上的正式发现。这次发现不仅为玄武岩的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使得“basalt”这一术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日本兵库县的玄武洞是玄武岩命名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据史料记载,江户时代的儒学者柴野栗山在游历兵库县时,发现了这个采石场,并因其岩石的独特性质,联想到中国四神中的“玄武”,因此将其命名为“玄武洞”。这一命名不仅赋予了该地点以文化内涵,而且也影响了后来对此类岩石的命名。明治时代,东京帝国大学的地质学者小藤文次郎在制定岩石的日本名称时,参考了柴野栗山的命名,将“Basalt”译为“玄武岩”。
玄武岩(basalt),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这个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黑色岩石。汉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1] 。
玄武岩(Basalt)是一种基性喷出岩, 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2] 。玄武岩通常呈深色,从黑色到深灰色,因为其深色矿物(如辉石和橄榄石)含量很高。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未风化的玄武岩主要呈黑色和灰色,也有黑褐色、暗紫色和灰绿色的。具有细粒纹理,这意味着其矿物颗粒一般较小,肉眼不易看到,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玄武岩熔岩的快速冷却,阻止了大矿物晶体的形成。
玄武岩以其耐用性和强度而闻名,使其成为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它具有耐磨损、耐腐蚀和风化,并能承受重载荷和高压。与许多其他玄武岩相比,玄武岩的密度相对较高岩石,平均密度为2.8~3.3g/cm3,这使得它成为一种重且致密的岩石,这可能对其在建筑和其他应用中的使用产生影响。玄武岩有时会呈现出多孔结构,这意味着它含有在熔岩凝固过程中被困住的小气泡或囊泡,这些囊泡可以使玄武岩具有多孔外观并影响其物理特性。玄武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陆地和海底都可以找到,它是火山地区常见的岩石类型,与火山活动有关,例如火山喷发和熔岩流。在爆发性火山活动中,炽热的玄武质熔岩喷出火口,随其着地前固结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弹:纺锤形火山弹、麻花形火山弹、不规则状火山弹,以及牛粪状、饼状、草帽状或蛇形和扁平状溅落熔岩团。 共2张 玄武岩
玄武岩是一种镁铁质火山岩,通常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一些矿物质比其他矿物质更丰富且具有玄武岩的特征。以下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