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登高望远”。[1]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反对天命,不信鬼神,认为大自然的运行是有它的规律的,人的力量可以制服天;并主张因地制宜,使天时为农业服务,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增长变化。[1] [2]

荀子又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家。他写过一篇名叫《劝学》的文章,运用许多确切的比喻,来劝导人们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文章一开始就写道,人接受教育、寻求学问,是不可废弃的,靛青这种染料是在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它的颜色却比蓝草更深。这是他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者后人胜过前人。这就是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 [2]

荀子又用镂金石来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他写道,刻一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人们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学习,这样就一定能取得成功。[1] [2]

荀子还写道,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后来人们把“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引申为成语“登高望远”。[1] [2]

高度决定了人的视野,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指的是地理上的高度,而生活中一个人能看多远,通常指的是思想的高度。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并勇于攀登的人才有机会站在人生的顶峰,才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高度不同,境界不同,拥有人生高度的人看问题总是着眼于未来,人们称之为看得远的人。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在《登鹳雀楼》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就如登楼一样,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理想抱负,就需要不断努力攀登。[3] [4]

成文用法

“登高望远”登临高处,向更远的地方睐望。形容眼界开阔,目光远大。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5] [6]

“登高望远”也作“望远登高”[6]

运用示例

宋·刘宰《回何抚干》:“秋后登高望远,必有佳趣;伤今吊古,必有奇作。”[6]

明·毕自严《三叟同游记》:“余念东岳为万方生物之府,而元君又神之至灵至秀者,比岁氛衩交作,海内凋残,登高望远,戚然动心。”[6]

明·杨慎《戊寅九·日龙门》诗:“望远登高聊自遣,芳萸艳菊漫相催。”[6]

清·卫既齐《公请钱抚台观稼启》:“泺水历山,舒望远登高之兴;康衢击壤.听耕田凿井之谣。”[6]

郁达夫《采石矶》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6]

相关查询: 劝学篇
最新查询:Kunstgeschichte 易切削钢 姬松茸 三年生 肥西县 IJ customized 忧国忧民 古伦美亚 淘宝浏览器 ţ 三庆班 古生物学 11590.5 天下事 维修保养 萝卜竹笙汤 Valentia Tetradacus 摄影师 东山歌册 周播制 声泪俱下 cholinesterase 乾道元宝 安偌莎 黑色瘟疫之青丝长袍 悲惨世界 海地维和日记 藏医科 陶瓷业 征服人猿世界 鹿狗 Madlib 老子儿子弦子 科搜研之女第11季 纵贯公路 两广总督 细密画 Antwerp lycopene biology Nittelligenic 谭江柏 皮皮鬼 几何体 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 Kurosawa violuric ؼӹ ΰ 佛蒙特州 格拉玛 niigata 黑压压 Emphasis صDZ 穿越之恶魔盟主的淘气郡主 小宇同学就是我 江崎玲于奈 Alain-Michel ׿ Chiriqui 南苑乡 傅立叶 朱寨镇 连城璧 碗墓 齐默尔曼 大同与小康 orbital Janchen 测绘学 小白菜炖豆腐 美容师 Bizarre 政策性 彰化县 风景秀丽 登高望远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104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