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8-45cm[1] 。
虎耳草的叶基生,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长1.5-7.5cm,宽2-12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叶浅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腹面绿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红紫色,被腺毛,有斑点,具掌状达缘脉序[1] 。
叶
虎耳草的花是聚伞花序,呈圆锥状,长7.3-26cm,具7-61花;花序分枝长2.5-8cm,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长0.5-1.6cm,细弱,被腺毛;花为两侧对称;萼片卵形,先端急尖,3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红色斑点,基部具黄色斑点;5枚花瓣,其中3枚较短,卵形,先端急尖。雄蕊长4-5.2mm,花丝棒状;花盘半环状,围绕于子房一侧,边缘具瘤突;子房卵球形,花柱2个,叉开[1] 。
花:Saxifraga stolonifera
虎耳草的果为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4] 。
虎耳草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至温带地区,如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后被引入到非洲(如那利群岛)、欧洲(英国、瑞士、意大利等)、美洲(美国、哥伦比亚)[2] [3] 。
在中国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2] [3] 。
虎耳草常生于海拔400-4500m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1] 。
虎耳草喜阴凉,忌高温[7] ,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3500LX。此外,虎耳草适宜生长在中性偏酸,速效磷、钾含量高的黄壤土中[14] 。虎耳草耐寒性较强,能自然安全越冬[7] ,盛夏季节生长停止,出现休眠,其生长高峰期为冬半年;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旱力,这可能和虎耳草叶片肉质、肥厚有关[14] 。花果期4-11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