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作为现代汉语文化术语,其基本释义为专门用于农业科研或新品种培育的田地。该词具有鲜明的引申意义,常被用来比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试点项目或先行探索模式[2] 。
“一亩三分试验田”起源于明、清时期,成为皇帝在先农坛亲耕的专属地块。帝王身着布衣亲耕,既体现对土地的敬畏,也通过象征性劳作强化“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这块农田是明、清两代皇帝在先农坛的亲耕之地,象征皇帝对土地的拥有和社稷的繁荣昌盛[4] 。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通过“试验田”描述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耕作实践,展现了该词汇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1] 。需特别指出,“试验田”与“实验田”存在使用差异,前者为规范术语,后者仅为常见误写变体[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