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脓毒症严重程度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及组织灌注不足。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经液体治疗仍无法逆转。
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都可引起感染,而造成脓毒血症,常见于严重创伤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感染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其发病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失衡有关。
脓毒症多由各种类型的创伤、感染所引起,常见于肺炎、消化系统感染、腹膜炎、胆管炎、泌尿系统感染、蜂窝织炎、菌血症、多发伤等疾病。
机体感染后,细菌及毒素等成分进入身体,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TNF-α、IL-1β、IL-6等),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如果炎症反应加剧并造成免疫功能深度抑制,则导致脓毒症,这是机体免疫炎症反应陷入失代偿的标志。
在脓毒症状态下,免疫抑制引发的严重感染将进一步加剧全身炎症反应,由炎症反应所推动的多种病理学变化也将进一步恶化,导致或加重器官衰竭,甚至患者死亡。
脓毒血症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年纪(年幼或高龄)、免疫系统受损、糖尿病或肝硬化病史、长期于重症监护室治疗、创伤、侵入性治疗(例如静脉内导管或气管插管)、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或低体温)、心慌、气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脓毒症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可导致器官功能及循环障碍,危及生命。
脓毒症
患者常存在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并具备如下表现:寒战、发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36℃);心率>90次/min,或大于不同年龄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气促,呼吸>20次/分或过度通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精神状态的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小时超过20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