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批准成立邮传部至2006年,已过了整整100年。
1878年,“大龙”邮票问世,是为中国的第一套邮票。1896年,大清邮政官局设立,并于1897年2月20日正式对外营业。1899年,《大清邮政章程》颁布,这是中国有了国家邮政以后的第一部邮政法规。而从1906年11月6日起,清代邮政有了专业管理单位,即成立了邮传部。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须先厘定官制”的认识下,对部院进行了大改组。将原有的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兵部改为陆军部,刑部改为法部,工部并入商部改称农工商部,同时增设了邮传部。史学界认为,以六部为标志之一的中央行政制度的传统格局,终于从名称和形式上完成了现代政治体制的过渡。
所谓“预备立宪”,主要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邮史学界认为,邮传部的设立就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它“不仅仅有清政府政治资源整合的诉求,而且暗合了晚清交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邮传部的成立显然是出于清政府自身统治的需要,虽然是以推动交通发展为目的,但此一目的也是服务于维护统治的。另一种认为“预备立宪”和设置邮传部,“是迫于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为了缓和与人民群众的矛盾、苟延残喘的不得已之举,并非甘心‘立宪’削弱皇权。”
主要官员更迭频仍
邮传部的主管有尚书(后期改称大臣、正首领)一人,侍郎(后期改称副大臣)分左右侍郎各一人,自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至宣统三年十一月(1906年~1911年)不到6年间,尚书一职13次易人(详见附表)。
邮传部尚书更替表
官称 姓名任命年月 注
尚书 张百熙 光绪三十二 年九月
尚书 林绍年 光绪三十三 年二月 暂行署理
尚书 岑春煊 光绪三十三 年三月
尚书 陈 璧 光绪三十三 年四月
尚书 李殿林 宣统元年 正月 暂行署理
尚书 徐世昌 宣统元年 正月 四月到任
尚书 沈云沛 宣统二年 七月 暂行署理
尚书 唐绍仪 宣统二年 七月 九月到 任、署理
尚书 盛宣怀 宣统二年 十二月
大臣 盛宣怀 宣统三年 四月
大臣 吴郁生 宣统三年 九月 暂行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