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中期,18.5万年的“长阳人”穴居洞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巴人首领廪君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置巴国。
周,置巴子国。春秋战国,长阳为巴国、楚国相争之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为秦国所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长阳之地属黔中郡或南郡。
汉初,置佷山县,隶荆州刺史部武陵郡。东汉,为恨山县,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三国,为佷山县,先属蜀汉,后属吴,隶荆州宜都郡。
西晋,先改为兴山县,寻复为佷山县,属荆州宜都郡。东晋,为佷山县,属荆州宜都郡。
南朝宋,为佷山县,属荆州宜都郡。齐,为佷山县,属荆州宜都郡。梁,初为佷山县,后析置宜昌县(县境东部),属宜州宜都郡。陈,佷山县(县境中西部),属南荆州宜都郡。
北朝周,宜昌县(县境东部),为江州宜都郡。又析佷山县西部,置盐水县(县境西部),并置资田郡,属亭州。
隋,佷山县先属南荆州宜都郡,开皇八年(588年),改佷山县为长阳县(一说为长杨县),置睦州,领长阳,属荆州南郡。开皇十七年(596年),州废,县属荆州南郡。
宜昌县,先属江州宜都郡。开皇五年(585年),改为巴山县,属江州宜都郡。开皇十八年(587年),改江州为津州,属津州宜都郡。大业初,废州,属亭州清江郡。
盐水县,先属亭州资田郡。开皇初,废资田郡,属亭州。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寻属清江郡。
唐,长阳县,武德元年(618年),属荆州南郡。武德二年(619年),以梁宜昌县(是年改为宜都县)、长阳县及隋夷陵郡夷道县置江州,属峡州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江州为后峡州,县属后峡州。武德四年(621年),置睦州,并析长阳置巴山县、盐水县。武德八年(625年),废睦州,省盐水入巴山县,长阳、巴山改隶东松州(武德六年由江州改),属山南道荆州都督府。贞观八年(634年),废东松州,长阳、巴山改隶前峡州,属山南东道荆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长阳、巴山隶夷陵郡,属山南东道江陵郡都督府。天宝八年(749年),省巴山入长阳,隶夷陵郡,属山南东道江陵郡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隶峡州,属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