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远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里。 集安市地图
虞舜分青为营,此地转营州属。
夏商时期,属冀青二州。
周朝初期,武王克商,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后发展为朝鲜侯国,其势力范围已达集安在内的鸭绿江中游一带。战国时期,燕昭王东击朝鲜侯国,此地属燕。置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辖,并建有辽东郡吉林燕长城。
秦统一后,属秦辽东郡。
汉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今集安市)。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和鸭绿江两岸设置乐浪、真蕃、临屯、玄菟四郡。集安隶属玄菟郡的高句丽县管辖。建昭二年(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浑江流域高句丽县境内建立卒本夫余地方政权(即后来的高句丽)。元始三年(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王莽新朝时期,因高句丽不服调遣,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高句丽在今集安为王都期间,除维修国内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为王都,尚有在国内城附近筑平壤城、东黄城为王都的记载。汉末至曹魏属于公孙度东国。
西晋泰始十年(274年),西晋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重新划今集安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
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
唐乾封元年(666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亡,唐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渤海,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亦称沸流郡。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今临江一带,今集安又改为桓都县。于今集安设西京鸭绿府,不久迁至今临江一带。西京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今集安改设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