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成为问题是因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不得不面对“中国哲学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20世纪中国哲学的自我建构面临着“古今中西之争”下范式的冲突与转换的问题——即中西之争与古今之争、以及如何由古转今、由西转中,从而建立起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对于现代中国来说,这些范式的冲突与转换不仅是通常所说的站在中立立场上进行中西学理之比较的问题,更是一个指向中国学人情感的满足与实现、中国哲学理论的自我确立等意义上的实践问题。《20世纪中国哲学建构中的情问题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由方用著。

古今中西之争不仅涉及客观的学理辨析,而且指向情感的满足与中国哲学自我确立的实践。 《20世纪中国哲学建构中的情问题研究》为此进行深入的研究。[1]

引言

第一章 从“情”到“理”-梁漱溟论“无私的感情”

一、“无私的感情”——情感的动

二、“无私的感情”——理性

三、从“情”到“理”——梁漱溟之“情”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章 “情”“理”之争——“科玄论战”中的“情”

一、“情”在“科玄论战”中的逐步显现”

二、“情”“理”之争

三、“科玄论战”之“情”的特点及意义

第三章 唯“情”独尊——朱谦之的“唯情论”

一、“情”与形而上学

二、性情之辩与“情人”、“真我”

三、“唯情论”的意义与困境

第四章 衡”情”度“理”——方东美论“情理集团”

一、生命与“情理集团”

二、“情理集团”与哲学

三、“情理集团”与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复兴

第五章 “理”难达“情”——体、道、理哲学中的“情”

一、体用不二视域中的“情”——熊十力论“情”

二、“道”视域中的“情”——金岳霖论“情”

三、新理学视域中的“情”——冯友兰论“情”

第六章 以“情”显“理”——牟宗三:“情”与道德的形上学

一、由“理”到“情”

二、“情”与自律道德

三、从“觉情”到“智的直觉”

第七章 融“理”入“情”——李泽厚论“情本体”

一、“人活着”与“情感本体”

二、“情本体”与“理性的融化”

三、“情本体”与中国哲学的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方用,安徽歙县人,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佛学研究。

相关查询: 问题是 不得不 建立起 不仅是 哲学理论 意义上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628秒 内存2.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