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九江市
春秋时,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
战国时,多有变更。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败越,属楚。
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致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pó)、艾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秦汉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以其地设3郡,其中九江郡辖区范围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设豫章郡,治南昌;领县十八,九江境内有五,依次为:第三彭泽(治今彭泽西南,包括湖口、彭泽、都昌及安徽东流一部);第五历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区及九江、星子、瑞昌等地);第八艾(治今修水渣津附近,包括修水、铜鼓2县);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东,包括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5县);第十六鄡阳(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县和波阳县各一部)。同时,设立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江南辖区一部在今九江境内。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设建昌县。中平年间(184~189年),分艾县置西平县。中平二年(185年),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吴(今奉新)2县。建安四年(199年),析艾、海昏设西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