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4月15日,凌鸿勋出生于广东番禺捕属[8] (原籍江苏常熟),少时家境贫寒,但记忆力强,五岁开始由父母及堂叔教读四书五经。[1][2]
1905年,考入广州府中学堂。[1]
1910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广州府中学堂,以第一名在广州考取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预科,翌年升入本科,本科各学期考试均名列第一,还与同学组织“南洋学会”,发行南洋大学第一本学生刊物《学生杂志》。[1][4] 共2张 凌鸿勋就读于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5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由交通部派往美国桥梁公司实习,后又赴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
1917年12月,与在美中国工程界人士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学会。[1]
1918年6月,因奔父丧提前回国,先后在京奉铁路及交通部考工科任职。[1][5]
1920年2月,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美籍教授万德璧返美度假,凌鸿勋来校代课;同年10月,任代理校长,并任交通大学筹备委员。[1]
1921年,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副主任,不久又回北京交通部任技正,任京汉铁路工程师。[1]
1923年9月,回到交通部南洋大学做专任教授。[1]
1924年11月—1927年,由交通部派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校长。[1]
1927年—1929年,任广西梧州市工务局局长。[7]
1929年,任陇海铁路工程局局长。[1]
1931年,被委任为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1]
1932年10月,调任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1] 共2张 凌鸿勋与铁路建设
1936年8月1日,任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1][3]
1937年10月1日,正式离开粤汉铁路。[3]
1938年,被任命为湘桂铁路柳州-南宁段工程处长兼总工程司,同时任中法合作兴建的湘桂铁路南宁-镇南关段工程处的中方处长兼总工程司;同年10月,被任命为湘桂铁路桂林-南宁段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司。[1]
1940年1月,任天水一成都铁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兼任西北公路管理处处长(后改西北公路工务局局长)。[1]
1942年1月,任宝天铁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仍兼公路局局长)。[1]
1945年2月,调任交通部常务次长。[1]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数理组)。[1][2]
1949年3月,移居香港,以翻译英文科学新著为生。[5]
1950年8月,移居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