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同志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他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随父赴南洋。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1月30日,被云南督军公署授予陆军炮兵少尉军衔,待军政府补授实官。春,前往福建漳州,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任总司令部见习参谋。后任支队见习教官。春,加入中国国民党。 8月,参加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之役。[12] 1921年,叶剑英在广东
1921年春,父叶钻祥病逝。由汕头返回梅县故里奔丧。治丧后返回广州,在粤军工兵营任职。10月,以大总统随员身份,随孙中山出巡广西,参加北伐的准备工作。 冬,在广西桂林担任军官教导团教官,参加孙中山为改造旧军队而进行的整训工作。不久,调任江防舰队护航第二营营长。[12]
1922年4月,率部护航,保卫孙中山大总统由桂林沿西江到达梧州。 4月12日,任海军陆战队营长。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嗣后,前往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12]
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他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同时直接教授兵器学课程,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这时,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2]
1923年1月,与旅长张民达率第八旅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陈”战争。言岭关大捷,名震一时。6月与张民达一起率第八旅进攻惠州新村叛军,歼敌3000余人。8月,与张民达一起率第八旅增援防守博罗之许崇智部,抗击叛军熊略部进攻,解博罗之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