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是一条古老河流,公元6世纪史书记载,塔里木河谓计式水,此名一直沿用到唐代前期。《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额尔色郭勒”,系蒙古语“漫流的水”之意;以后又名计戍水、计首水,都是译音之异。又据《清史稿》记载,清初河名为塔里木河,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形容河流经常改道像一匹野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徐松编写的《西域水道记》中称:“回语(维吾尔语)谓‘可耕之地’曰塔里木,言滨河居人以耕为业。”11世纪中国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注释:“tarrm”为突厥语,“注入湖泊或沙漠的‘河水支流’。”[2]
塔河的位置及流向
塔里木河,由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于阿瓦提县肖加克附近汇流而成。四河汇合处的中间为一小岛,清代的《河源纪略》里记载为“会处四水交贯,形若牛栏”。故塔河干流始于阿瓦提县肖加克,东流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到群克附近折向东南,最后流入若羌以北的台特马湖。根据新疆地情网资料,塔河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应指干流段流域面积[2] ,一般资料称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应是正确的[3] [4] 。[5]
根据新疆地情网资料,塔河干流段长1249千米(有资料称1321千米[6] [3] [4] [7] )。上游河源地区和田河长1127千米,叶尔羌河长1078千米(有资料记为1179千米[7] ),喀什噶尔河长555千米,阿克苏河长593千米。若以和田河为上游干流(即正源),塔里木河全长2376千米(或2448千米)。因叶尔羌河水量最大(或以1179为叶尔羌河长度),一般以叶尔羌河为上游干流(即正源),塔里木河全长2327千米(或2500千米)。但有的资料认为全长2437千米[6] 。一般资料皆记为全长2179千米[1] 。[2]
以叶尔羌河为正源,则塔河所经区域,在行政隶属上属于阿克苏地区的阿克苏市、沙雅县、新和县、库车县和巴音郭楞州的轮台县、库尔勒市、尉犁县、以及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二师所属的15个团场。[6]
塔里木河上游各支流水源日趋减少。喀什噶尔河在1950年代后期终止来水;叶尔羌河在1960年代修建巴楚小海子水库以后,下泄水量锐减;阿克苏河1960年代修建塔里木拦河闸和上游水库以及其他引水工程后,下泄水量也不断减少;和田河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除大洪水期下泄水量外,其他时期无水下泄。1972年大西海子二库建成后,拦断河道,水库以下河床断流干涸。21世纪初开始全流域治理后,开始有水流复达台特马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