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花莲县秀林乡与南投县仁爱乡交界处,中央山脉主棱线横贯其间,北纬24°06′-24°12′,东经121°18′-121°24′范围。奇莱北峰为最高点,与主峰共同构成连绵15公里的锯齿状棱线,包含卡楼罗断崖、屏风山等次级峰峦,平均坡度超过45度。因背阳面山体常年笼罩阴影,形成"黑色奇莱"视觉特征,年降水量达3,500毫米,冬季气温可低于-10℃。
棱线积雪期长达4个月(12月至次年3月),较邻近合欢山区多30%降雪量,形成"白皑皑的雪岩"景观。雾林带植被垂直分布显著,海拔2,500米以上为台湾冷杉纯林,3,000米以上过渡为玉山圆柏灌丛。晨间常见云瀑自能高安东坡倾泻,清境农场等观景点可见日出时金色雪峰景象。
太鲁阁族传统领域涵盖奇莱山区,1914年日军发动"太鲁阁讨伐战",以奇莱山西麓木瓜溪谷为主战场,投入万余兵力对抗原住民[1] 。作家杨牧在《奇来前书》中将该山作为故乡象征,描述其"山林声籁融入文学创作"的美学价值。1971年清大学生山难事件后,"黑色奇莱"被赋予灵异传说色彩。
主峰攀登路线需横渡断崖崩壁,标准行程3天2夜,途径成功二、三号堡避难山屋(海拔3,100米)。卡楼罗断崖段有800米垂直落差,需使用绳索确保。2025年观测数据显示,登山事故率约0.37‰,主要风险为突发性浓雾与落石。管理部门要求登山者配备卫星定位装置及御寒装备。
共5张 奇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