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水西宣慰司同知、宣慰使安位之叔。[2] 万历十四年(1586年),奢崇明袭职四川土司永宁(治所在今四川省叙永西南、辖境相当今叙永、筠连、古蔺等县地)宣抚使,与其子奢寅久有反明割据之心。[2]
到了明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事频起,至明熹宗初年,不仅后金大兵压境,辽东吃紧,且有西南农民起义和土司反叛活动愈演愈烈,在西南地区统治者与当地各族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奢安之乱爆发前,当时贵州提学道刘锡玄曾言:云贵当地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盘剥,生活苦不堪言,流官迫害土司的现象也很严重,导致怨声载道。[3] 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趁机发动的反明战争。
参见:明平奢崇明叛乱之战
天启元年(1621年),奢崇明自请调马、步兵2万援辽,派遣其婿樊龙、部党张彤等领兵至重庆。九月十七日,奢崇明起兵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今属贵州省),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尔后,奢崇明、奢寅率军数万分道向成都进发,先后攻陷富顺、内江、资阳、简州(今四川简阳)、新都、龙泉(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附近)。[2] 十月十八日,包围成都。时成都守兵只有2000人,布政使朱燮元急调石柱宣慰司(治所在今重庆石柱县)、龙安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平武县)等地官军入援,同巡按御史薛溥政等分门固守。明廷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入川平叛。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女)遣弟民屏,侄翼明等率士卒4000人进驻南坪关(今重庆南川西南),扼重庆叛军归路,又分兵守忠州(今重庆忠县)。秦良玉自统精兵6000沿江西上。贵州巡抚李标派总兵张彦芳、都司许成名、黄运清等援救四川。从十月至十二月,大小百余战,消灭叛军1万余,先后收复遵义、绥阳、湄潭、桐梓、乌江(今均属贵州省)等地。叛军方面,奢寅在成都造云梯和旱船(吕公车),日夜攻城。秦良玉等各路援军到达成都以后,与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大败叛军于牛头镇,收复新都。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九日,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诱崇明至城下,再败其军,罗乾象投降,成都解围。官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资阳、内江、简州、泸州等40余州县,奢崇明父子退往永宁。五月二十三日,诸军进逼重庆,秦良玉率秦民屏夺取二郎关,总兵杜文焕破佛图关。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亦击退奢寅所遣周鼎援军数万[4] ,歼敌万余。二十八日,收复重庆,杀死樊龙和张彤。此后,双方屡战于建武(今四川省大坝西、兴文南)、长宁(今四川省珙县东)、珙县、宜宾、遵义一带,互有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