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萃男书院成立于1869年,旧名曰字楼孤子院(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拔萃书室(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拔萃男书室(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原校址在港岛般咸道(现为般咸道官立小学),后于1926年迁至九龙亚皆老街现址。迁校初期,曾短暂借用今旺角警署之地(1927年)。由于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加上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故此被香港市民视为传统名校之一。创校至2023年,历任九位校长。

拔萃男书院创立初期为私校。1878年开始,接受政府津贴,成为津贴中学(School of Grant-in-aid Scheme)。回归后,香港政府引入直接资助制度,拔萃男书院校董会最后决定,为减少所受的限制,改为接受政府直接资助,于2003年转为直接资助学校。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the Diocese of Victoria﹚。无论1860年成立的“教区本地女子训练学校”或后来第二建校期的拔萃书室,创办皆由圣公会之力,故英文都以“Diocesan”为名。该校于1869年创立时,英文校名“Diocesan Home & Orphanage”,至1891年改为“Diocesan School & Orphanage”。1912年,又更名为“Diocesan Boys' School & Orphanage”。至于去掉“Orphanage”而迳称“Diocesan Boys' School”,大约在1930年代。

英文是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官方语文,而该校档案纪录亦以英文为主,因此中文名称在早期文献中罕见记载。唯港府1878年《辕门报》﹙Government Gazette﹚称该校为“曰字楼孤子院”,1879年《辕门报》又称之为“曰字楼男女馆”。名为“曰字楼”,盖因般咸道校舍呈“曰”字形。这样命名实为一时的权宜,由此也可见该校创立之初还没有一定的中文名称。十九世纪后期,香港华人称呼各校校名,往往以校长姓名代称。俾士校长在位近四十年,影响巨大,于是民间称该校为“俾士书馆”、“俾士书院”。且俾士微瘸,因此甚至有“阿跛书馆”的戏称。不过,这些名称皆不雅驯,校方乃将“俾士”更为近音的“拔萃”二字,更名年份2023年已难确考。1912年,随着英文名称的改变,中文也相应更名为“拔萃男书室”。1930年代以后,方换成“拔萃男书院”的现名。

刚刚查询:拔萃男书院 创纪录 新型软饮料 野兽之死 力图振作 通常用于 圈里人 苏里南 戏曲家 乔装改扮 舞台上 新青年 自我批评 dicolor 希伯来文 森林泥炭沼泽 机械人 传统情人节 thunder 克莱德 金科玉律 空行母 渐渐地 花生米 甲基丙烯酸 exposition 刑法典 令人失望 洪汛涛作品精选 赵力忠 葫芦冬瓜瘦肉汤 多多少少 什蔬酱烧肘子 悠然自得 文房四宝 尤罕·布雷克 道家菜 Thruster 安禄山 列车员 蒜香芝士烤虾 财政支出 坚持不渝 杀尾 约瑟夫 19世纪的中国常胜军 中国菜 中共党员 雕塑家 反法西斯 惯用语 永登县 大宇宙 前半部 法律系 灶王经 张紫研 德雷尔 超大型 啤酒节 陈文熙 四个现代化 承载能力 出版人 邯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副产品 穗鳍鮟鱇鱼 风险投资 Arduino 培根银芽煎饼 Caerdydd outrage 刘正信 如是说 白乌鱼 七彩虹 iGame670 烈焰战神X 办不到 ʻӪ connected ٳ¼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08秒 内存2.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