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萃男书院成立于1869年,旧名曰字楼孤子院(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拔萃书室(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拔萃男书室(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原校址在港岛般咸道(现为般咸道官立小学),后于1926年迁至九龙亚皆老街现址。迁校初期,曾短暂借用今旺角警署之地(1927年)。由于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加上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故此被香港市民视为传统名校之一。创校至2023年,历任九位校长。

拔萃男书院创立初期为私校。1878年开始,接受政府津贴,成为津贴中学(School of Grant-in-aid Scheme)。回归后,香港政府引入直接资助制度,拔萃男书院校董会最后决定,为减少所受的限制,改为接受政府直接资助,于2003年转为直接资助学校。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the Diocese of Victoria﹚。无论1860年成立的“教区本地女子训练学校”或后来第二建校期的拔萃书室,创办皆由圣公会之力,故英文都以“Diocesan”为名。该校于1869年创立时,英文校名“Diocesan Home & Orphanage”,至1891年改为“Diocesan School & Orphanage”。1912年,又更名为“Diocesan Boys' School & Orphanage”。至于去掉“Orphanage”而迳称“Diocesan Boys' School”,大约在1930年代。

英文是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官方语文,而该校档案纪录亦以英文为主,因此中文名称在早期文献中罕见记载。唯港府1878年《辕门报》﹙Government Gazette﹚称该校为“曰字楼孤子院”,1879年《辕门报》又称之为“曰字楼男女馆”。名为“曰字楼”,盖因般咸道校舍呈“曰”字形。这样命名实为一时的权宜,由此也可见该校创立之初还没有一定的中文名称。十九世纪后期,香港华人称呼各校校名,往往以校长姓名代称。俾士校长在位近四十年,影响巨大,于是民间称该校为“俾士书馆”、“俾士书院”。且俾士微瘸,因此甚至有“阿跛书馆”的戏称。不过,这些名称皆不雅驯,校方乃将“俾士”更为近音的“拔萃”二字,更名年份2023年已难确考。1912年,随着英文名称的改变,中文也相应更名为“拔萃男书室”。1930年代以后,方换成“拔萃男书院”的现名。

刚刚查询:拔萃男书院 野兽之死 力图振作 苏里南 乔装改扮 克莱德 舞台上 dicolor 新青年 自我批评 森林泥炭沼泽 希伯来文 渐渐地 机械人 thunder 金科玉律 空行母 花生米 甲基丙烯酸 exposition 文房四宝 Thruster 刑法典 杀尾 安禄山 令人失望 洪汛涛作品精选 赵力忠 什蔬酱烧肘子 多多少少 悠然自得 道家菜 尤罕·布雷克 列车员 财政支出 蒜香芝士烤虾 坚持不渝 19世纪的中国常胜军 中国菜 约瑟夫 CHARITY 机器厂 benchmark 数字键 小池 二稔根艾叶醋方 商船队 Maturin Ŷ Theodoric 珠宝店 枫梅线 Dividing 动力性 Melanchthon 民间故事 樊子君 橄榄绿 Bejeweled 首发式 Powerbuilder 七彩虹 iGame670 烈焰战神X 巴雷特 Doctors 艺术展 SuperNoVa 解说员 事务管理 艾菲索斯 领袖传媒 favicon 皇家苏格兰国立交响乐团 britpop 装起来 巴拿马城 没赶上 学不会 老龙头 一塌糊涂 派瑞科恩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18秒 内存2.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