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藤本或乔木,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几丛生,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刺,或被残存老叶柄的基部或叶痕,稀被短柔毛。[1]
叶互生,在芽时折叠,羽状或掌状分裂,稀为全缘或近全缘;叶柄基部通常扩大成具纤维的鞘。
花小,单性或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有时杂性,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佛焰花序(或肉穗花序),花序通常大型多分枝,被一个或多个鞘状或管状的佛焰苞所包围;花萼和花瓣各3片,离生或合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雄蕊通常6枚,2轮排列,稀多数或更少,花药2室,纵裂,基着或背着;退化雄蕊通常存在或稀缺;子房1-3室或3个心皮离生或于基部合生,柱头3枚,通常无柄;每个心皮内有1-2个胚珠。果实为核果或硬浆果,1-3室或具1-3个心皮;果皮光滑或有毛、有刺、粗糙或被以覆瓦状鳞片。[1] 棕榈树
种子通常1个,有时2-3个,多者10个,与外果皮分离或粘合,被薄的或有时是肉质的外种皮,胚乳均匀或嚼烂状,胚顶生、侧生或基生。[1]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热带亚洲及美洲,少数产于非洲。中国约有28属100余种(含常见栽培属、种),产西南至东南部各省区。[1]
棕榈科下分为5个亚科。[1]
种植棕榈科植物的场地,土质若不好,可用山泥或垃圾土或有机肥拌土垫底改良。棕榈植物的种植宜在春季气温18℃以上时进行,此后温度渐升,水分蒸发较小,有利于植株复壮生长。 棕榈
秋季种植要预留2个月以上的持续生长时间,才能进入冷冬季保暖,否则最终仍容易导致死亡。冬季忌移苗,移后若遇低温,景观树棕榈科植物茎干需用草袋或塑料薄膜包扎保温,使之顺利越冬,否则遇寒害生育受阻,恢复较困难,尤其是单干物种,如大王椰子、红棕榈、假槟榔等,移植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茎生长点,不可折断或受到伤害。景观树棕榈科植物夏季虽不是种植与移植棕榈植物的最佳时期,但若苗木壮实,植后加强水管,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