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月9日,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以下简称:尼克松)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林奇县的约巴达林,祖先来自爱尔兰。尼克松共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尼克松的一个弟弟在年幼时病死。[21] 共4张 年轻时的尼克松
1930年9月,尼克松自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惠提尔学院,主修历史。
1933年,毕业时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法学院。学生时代的尼克松就热衷于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当上了全校学生团体的主席。
1937年6月,毕业并获得法学士学位。尼克松自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去纽约觅职未成,决定返回惠提尔当律师。他在旧金山通过了参加律师业的考试,成为当地律师的成员,然后回到惠提尔开业。
1938年6月,尼克松登记成为共和党员。
1942年初,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克松离开律师事务所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他在物价管理署工作过一段时间;同年8月,尼克松参加海军,当中尉。不久被派往南太平洋空运队服务。
1943年10月,晋升为上尉。
1945年10月,尼克松晋升为上校。
1946年3月,尼克松退役。[7]
1946年11月,尼克松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国会众议员,开始进入政界。 1946年竞选国会议员的广告
1948年11月,尼克松再度当选为众议员。
1950年,尼克松在竞选参议员时,把他的对手海伦·道格拉斯夫人说成是“共产党分子”,并获胜当选为参议员。尼克松在参议院以反共著称,他攻击当时的杜鲁门政府对共产党国家斗争不力,主张对中国和苏联应持强硬态度。
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
1953年1月,尼克松就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副总统,时年40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之一。
1956年,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均获得连任。
1959年,曾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美国展览馆厨房用具部就美苏的社会制度进行了一场舌战。后来这场交锋被称为“厨房辩论”。